您当前位置:品牌家电网 >> 聚焦

借助“区域型TTO”畅通科研成果产业化,本市一批医院转化成果集中亮相

发布时间 2024-05-22 18:27 -- 来源 东方网 阅读量:12349   
【导读】近年来,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创新和医产融合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一个新的医学时代正在崛起。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到方案,形成科研成果,从学术价值到临床应用价值,再转化到产生产品价值、市场价值,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如何打通科研转化的全流程...

近年来,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创新和医产融合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一个新的医学时代正在崛起。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到方案,形成科研成果,从学术价值到临床应用价值,再转化到产生产品价值、市场价值,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如何打通科研转化的全流程?

记者从日前在沪召开的202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首届医疗健康融合转化发展论坛获悉,本市多家三甲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成熟项目集中亮相,项目覆盖手术室建设、肿瘤检测试剂盒、电子鼻咽喉镜、微创手术AR技术等临床前沿技术。而专业化的平台支撑,是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础。在“区域型TTO”平台的协助下,开发出了立足临床需求和满足产业实践创新产品,并实现了医疗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区域型TTO”平台,即“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技术转移办公室的缩写,是上海对标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先进探索。该平台成立以来,旨在进一步畅通科研成果产业化——产业成果市场化双向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与闭环发展。2024年是平台成立的第四年,也是品牌化活动开展的第四年。此次论坛伊始,集中展示了多项转化成功的创新项目。

肿瘤消融治疗作为一种肺癌局部微创治疗手段,可减少健康肺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主任孙加源教授基于临床实践经验,发明了一款“微波消融软杆针”。这种微波消融软杆针适用于在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肺部肿瘤的消融治疗。相对于传统经胸壁穿刺消融,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消融治疗经自然腔道进行,其出血、气胸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图说: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侯旭敏

“这是我们医院第一个成功转化的项目,通过医工交叉结合,孙教授团队积极开展产学研医研究,后来陆续又有多款创新产品成功实现转化。”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侯旭敏介绍,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院方也得到启示,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除了医疗机构以外,还有很多环节需要有系统性的服务平台予以支撑,同时,医务人员对于医学成果转化也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因此,上海市胸科医院近年来积极用好各项政策,完善自身制度,引进专业服务团队,形成长效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机制。

和“区域型TTO”平台签约合作以来,上海市胸科医院的成果转化速度进一步提速,比如2022年实现成功转化的“组织工程化气管”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气管疾病治疗上,胸科医院在国内一直属于领先。如果肿瘤堵塞大部分气道,就要手术切除,国际上气管手术切除的极限是6公分,但目前切除后放入的支架不能完全替代气管功能,患者可能再也无法实现吐痰等功能。胸科医院与企业合作推进开放性成果产业化LAB项目,由该院肿瘤科谭强主任医师领衔研发“体内生物反应器”,该项目利用生物再生工程,通过细胞组织培养出一段生物气管,目前已可做到8公分。

本次大会上又展示了两个胸科医院的最新转化成功项目,其中,由该院麻醉科主任吴镜湘领衔的“一种双摄像头带测温、测压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项目实现转化,合同金额500万元。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家医院要成为研究型医院必须要走的路。医院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以此激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但是,培育一个项目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需要有医生本人的坚持,还要有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撑。”侯旭敏院长介绍,近年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医院积极推进学科建设,搭建了产学研转化平台高地,通过医企联合、医校联合、医所联合、医工交叉、医理交叉等形式开展高水平研究,促成项目成果转化。医院还通过完善制度,制定了《上海市胸科医院专利管理制度》、《上海市胸科医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上海市胸科医院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文件,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从临床的需求出发找到突破点,实现从临床发现问题、在实验室解决问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最终回馈解决临床问题的闭环流程,已成为一条成熟的标准化路径。通过资源整合,胸科医院走出了一条符合本院特色、多元融合的‘胸科之路’。”侯旭敏院长说。

本次活动中,运动医学、航海医学、骨科医疗器械、先心病诊疗等多个专科转化平台启动,也代表着以专业化为导向、以工程为手段的转化平台将为医院提供新的转化动能。未来,“区域型TTO”将形成“验证+转化”的创新模式,力争推动更多“面向人民健康”、惠及人民安全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医工结合、医产融合”特点鲜明的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据介绍,平台2022年首次提出“医、转、产”三方合作的创新模式——“开放性成果产业化LAB”。“LAB模式”在医疗机构与企业中建立紧密的合作模式,一方面让研发团队直接面对企业,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更早介入临床科研阶段,建立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新模式,进一步打通产业需求、临床应用、成果研发之间的通道。本次活动回顾了首批7个LAB的发展情况,同时再次为10个LAB项目授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资讯